医护人员每天奔波忙碌于各个患者之间,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不仅是为了自身安全,也是保护患者的应尽之责。实际上,作为专业的医护人员,他们非常清楚如何正确保护自己并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但面对各种类型的患者、种类繁多的传染病病原体,百密难免一疏,即使一个人被突破,潜在的传播风险也将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护士长会向新入院的员工传授常用的个人防护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手套是医护人员工作中的“标配”
使用手套的目的是避免手被微生物污染,防止皮肤或手上已经存在的微生物传播,还能避免化学品造成的损伤或降低锐器伤的风险。
医护人员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完整的皮肤或其他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的物体。根据机构统计,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中,大约20-40%来自医护人员受污染的手。医护人员在不戴手套的情况下携带耐药细菌,通过手接触传播,细菌可以在患者之间交叉感染,而且,通过宿主向患者的转移,还能使医患之间再次发生传播。
大量数据表明,保持手部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并降低院感发生的概率。因此,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也成为医护人员的标准配置。
佩戴医用橡胶检查手套有哪些注意事项?
目前,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佩戴手套已成为日常防护操作之一,然而,如果手套使用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
部分医护人员存在手套更换频率低,一副手套能用一上午,重复多次脱戴,存在上班戴、下班脱的情况;还有戴同一副手套接触标本、文件、笔、键盘、桌面、手机、电梯按钮等;戴同一副手套给多个患者采血;鼠标前单独放置一只手套,谁操作谁戴等。
一定要注意,当手套接触到患者血液或体液时,为了避免与后续患者交叉感染,需要立即更换手套。及时更换医用橡胶检查手套能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关系到医护和患者的安全。
医护人员还应经常修剪指甲,不可佩戴尖锐的珠宝首饰,这些部位不仅是感染源的“安全避风港”,还可能刺破手套。因此,戴手套前通常要修剪指甲并摘掉饰物。
医护人员必须要意识到戴手套技巧和注意事项,及时更换被污染的手套,避免随意接触公共物品,养成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才能提高工作环境的整体生物安全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河南亚都医疗http://www.yadu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