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橡胶网 - 橡胶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新闻 | 企业新闻 | 行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橡胶知识 | 市场行情 | 财经金融 | 辅料助剂 | 国际原油 | 技术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市场行情 > 装着海南橡胶事业“最初的模样”
F.biz | 商业搜索

装着海南橡胶事业“最初的模样”

信息来源:iooroo.com   时间: 2021-04-23  浏览次数:29

  ■?本报记者?黄媛艳?梁君穷

  在农垦博物馆的展厅里,一个棕色的方形木箱格外醒目,它是爱国华侨雷贤钟为国运回宝贵橡胶种子的重要历史见证物。

  新中国成立伊始,就遭遇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一时间,橡胶种子成了“宝贵如生命,价值超黄金”的紧缺资源。彼时,在马来西亚经营橡胶园和林场的华侨雷贤钟从媒体上获悉新中国成立、海南可以种橡胶的消息后,决意支援祖国建设,前往海南发展橡胶事业。

  尽管时局严峻,但雷贤钟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排除万难,于1955年带着RRIM600、PB86、PR107等品种的100多斤胶籽、300多株芽接桩和200多米长的芽条回国。

  陈列在博物馆的方形的木箱,正是雷贤钟装载这批橡胶种子的物件。历经岁月的洗礼,箱子表面早已有了不少的刮痕,局部地方还有了孔洞。海南农垦博物馆顾问林旭飞透露,“当时雷贤钟一家人乘坐‘海后’号客轮,在大海上漂泊几个星期才到达海南。期间为了不让箱子被人发现,他还特地在船上租了一个单间,晚上不时开箱洒水,以便给橡胶种子保湿。”

  除了带回18个品种的橡胶,雷贤钟还带了芽接刀等工具,开创了海南芽接橡胶的先河。回到海南后,雷贤钟开始垦荒植胶办实业,在三亚藤桥地区开荒种植橡胶1000多亩。

  在漫长的岁月中,雷贤钟先后繁育了10多个橡胶优良品种,并在海南、云南、福建等地推广。到1980年代,仅海南垦区就种植雷贤钟引进的橡胶良种200多万亩,因贡献巨大,人们尊称雷贤钟为“橡胶王”。

  正是雷贤钟等众多爱国华侨的无私奉献和几代人的接续奋斗,使我国的橡胶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并逐渐发展壮大,跻身世界植胶大国,海南也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本报海口4月15日讯)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橡胶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