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橡胶网 - 橡胶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新闻 | 企业新闻 | 行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橡胶知识 | 市场行情 | 财经金融 | 辅料助剂 | 国际原油 | 技术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标准 > 记录闪耀在橡胶育种科研史中的工匠精神
N.biz | 商业搜索

记录闪耀在橡胶育种科研史中的工匠精神

信息来源:iooroo.com   时间: 2019-07-28  浏览次数:57

■ 本报记者 欧英才 通讯员 吴运霞

在海南农垦博物馆“赤子情”展厅文物展示里,一把锈迹斑驳的胶刀,停留在南北方向的指南针,把记忆拉回60多年前的橡胶育种科研史。它们的主人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培育抗风高产橡胶品种“海垦一号”的归侨——钟南。

打破橡胶封锁

“‘海垦一号’是父亲历经千辛万苦培育出来,他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3月10日,海南日报记者与现居广州的钟南二儿子钟新明通话,电话那头86岁的老人动情地说。

出生于1903年的钟南10多岁时跟着祖父、祖母从广东台山赴马来西亚。“从小,父亲就跟着家人在当地胶园打工谋生,喜欢自行摸索橡胶芽接育种,积累十分丰富的芽接育种经验。” 钟新明说,父亲还担任过吉隆坡橡胶工会主席。

为打破橡胶封锁,据《海南省志·农垦志》记载,1952年1月1日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一师组建,拉开了新中国天然橡胶垦殖事业的序幕。

1951年,钟南带着四五十名华侨回到广州。据海垦博物馆系列丛书《华侨篇》记载,当年8月,海南东部橡胶树受到台风的严重摧残。

钟南向组织提出到海南岛种植橡胶的请求。随即,他带领归侨队伍从广州来到文昌县(今文昌市)新桥美文山割茅草,搭起草寮,安营扎寨开荒种胶。

暴风雨中验成果

1952年美文垦殖场接到上级指示,成立以钟南为主的三人橡胶育种科研小组,这也是中国天然橡胶种植历史第一个育种科研组。

钟南的四儿子、76岁的钟志明告诉记者,经过了解种源、查看试验区树的抗风和产胶能力,采集胶籽,选育良种,最终文昌锦兴胶园的10号胶树引起了父亲的关注。试验区选在位于文昌锦兴胶园的10号母树为良种树,定名为“锦兴10号”。

海南农垦博物馆高级专家顾问林旭飞在其所著《橡胶帝国》一书中记载,1960年10月11日,12级强台风直面袭击海南东北部。钟南奋不顾身,在台风中心还没有到达之前,兴奋地直奔科研试验区。“等的就是暴风雨!不研发成功,誓不罢休!”

强台风过后,他抓紧查看风害情况,与国外无性高产品系PB86断杆10余枝,倾斜20余株相比,“锦兴10号”没有断杆,仅倾斜一株。结果表明,“锦兴10号”抗风力大大强于国外引种无性系。1961年,“锦兴10号”开割,经过6年的精心培育和管理,“锦兴10号”经历两次台风袭击、一次大寒潮的考验,产量明显高于国外引进的无性高产品种PR107。当时的海南农垦局决定:将“锦兴10号”橡胶品系正式定名为“海垦一号”,组织大面积推广种植。

继承橡胶事业

1966年,钟南退休后,依旧放不下橡胶事业,痴迷于橡胶育种、芽接。

今年已经80岁的原海南农垦总局科技处处长陈怀楠当时在育种站当技术员,他还记得,近70岁的钟南还骑着自行车载他到橡胶苗圃试验田里,查看育种情况。

据献礼海垦66周年《影像海垦辉煌》图说历史出版书记载:1979年,“海垦1号”获国家农垦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4年8月,中国橡胶专家徐广泽在法国召开的国际橡胶采胶生理及育种学术讨论会上向全世界的专家宣读橡胶育种论文,提到了“海垦一号”,讲述中国橡胶事业突破禁区之路,引起世界植胶界的惊叹。后人将钟南尊称为“海垦一号之父”。

受钟南的影响,他的5个儿子都继承他的衣钵,都从事橡胶事业。钟新明成为海南农垦橡胶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师,钟志明在文昌椰子试验站从事橡胶方面的工作。

1993年4月8日,钟南离世。“按照父亲的遗愿,我们将老人家埋葬在他曾经育种工作的地方。” 钟新明说,在那一片莽莽胶林中,父亲的橡胶魂与胶林合为一体。

(本报海口3月11日讯)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橡胶网证实,仅供您参考